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降价求取销量,这似乎成了今年新势力生存下去的唯一方法。然而事实却是降价只会导致企业资金压力更大,销量却不会上涨。
进入到2022年,不少汽车企业都感受到了寒意。全球经济低迷,资本的冷漠都给新能源汽车企业浇上了一盆冷水。其中威马作为落差最大的造车新势力,感受到的寒意更甚。
资金的紧张,让威马不得不选择降本增效,选择裁员降薪存活下去。正如威马创始人沈晖表示,企业正在经历一些阵痛,可能会招致一些不满,但不得不进行。值得了解的是,在企业下行的时候,降本增效是正常手段。
进入到2023年,车企开始打“价格战”,不少企业也选择参加以求销量的增加。然而作为新势力一员的威马,却选择了不一样的道路。在众多新势力降价的时候威马选择了上调价格,并且开始准备出海。
因此就在所有人都认为威马已经穷途末路之时,其在海外却已获得万辆汽车订单。万辆海外订单是威马布局海外业务以来得首笔大单,也是新势力得首笔大单。值得注意的是,要想收获万辆海外订单,还需要通过大批量认证WVTA。而欧洲作为新能源汽车标准制定最严苛的市场,国内品牌想要通过不是易事。
不仅如此,威马还一直在积极寻求合作伙伴。此前与正威集团携手创立新公司,最近又与中国诚通生态合作,准备布局动力电池回收产业。
最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异常惨烈,对于现在存活下来的我们都不应该嘲笑,毕竟还未到终局就都没有下桌。

